多维视野中的乡村振兴(笔谈)  被引量:25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Conversation by Wri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华[1] 陈奕山 张慧鹏[2] 何绍辉[3] 董磊明[4] 贺雪峰 田先红 狄金华 谭同学 黄志辉[9] 郭亮[10] 陈柏峰[11] YANG Hua;CHEN Yishan;ZHANG Huipeng;HE Shaohui;DONG Leiming;HE Xuefeng;TIAN Xianhong;DI Jinhua;TAN Tongxue;HUANG Zhihui;GUO Liang;CHEN Bofeng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2]中山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3]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长沙410003 [4]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0875 [5]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2 [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武汉430079 [7]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4 [8]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昆明650091 [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10]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4 [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3

出  处:《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53-69,共17页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编号:18VSJ019)的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编号:19ZDA114)的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编号:18ASH005)的成果;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课题“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究”的成果.

摘  要:乡村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印刻在情怀脉络之中的人文底蕴。但是,它又绝不只是一种情怀,不只是人们偶尔厌倦了都市的繁华后寄托乡愁的地方。毕竟,在可预见的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仍有数亿人依赖或部分地依赖它,实实在在地过生活。世上固然不乏专注工商而任由乡村空疏之国,然而,中国有14亿人口,这是它作任何战略性选择都绕不开的前提。14亿人命系于工商,且不说粮食、生态安全,至少是超出了今人所能想象的世界市场容量(更不用说中国可能在此容量中的分量)。如此说,非指中国乡村不要工商,而恰恰是有了厚实的工商基础后,让乡村成为可供数亿人安居乐业、有尊严地可进可退之所,极端重要。乡村振兴,正是我国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顺应新时代所需的战略选择。乡村要振兴,在物质上,产业要兴旺,生态要宜居,生活要富裕,自是不在话下的事情,而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软件",亦必不可缺。既然乡村振兴本是多维、多层之立体事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思索进益之策,无疑就是其题中之义。不过,现代知识生产,终归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讲究术业有专攻的。因此,唯以问题为导向,依仗多学科专业分析,汇融多维视野为一整体,凝聚智力,方能更有效地推进见识,真正助力社会之实践。为此,本刊邀请十余位对乡村问题素有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就乡村振兴所涉思维方式、产业发展、经济组织、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干部角色、乡土文化、边疆和民族地区特点以及法治保障等问题,开展一场主题笔谈。其理论视野各异,问题意识则无疑相通。有心、有志于乡村振兴之业者细阅之,当各有所获。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产业兴旺 乡村干部 乡土文化 法治保障 

分 类 号:C91[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