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婉悦 李蕾 汪涛 徐军明[1] CAO Wan-yue;LI Lei;WANG Tao;XU Jun-ming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0080
出 处:《肝脏》2020年第1期19-19,23,共2页Chinese Hepa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0595,81970568)。
摘 要: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DV感染后患者因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肝脏受累损伤程度也表现不一,可从轻度损伤(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ALF)[2]。登革热相关的ALF在成人中发生率很低,但具有致命性[3]。多种机制可能参与DF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和休克期间肝脏灌注减少所致的低氧损伤。对于DF引起的ALF,原则上应按ALF常规处理[3]。最近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报道1例登革热引起ALF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