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游丽娟[1] 钟超[1] 雷芬[1] 王晓芬[1] 邓蕾 叶桂荣[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广东广州510515
出 处:《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0年第3期237-242,共6页Practical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科研项目(gdhlxueh2019zl068)。
摘 要: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1],而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 并且必须严格遵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预防排斥反应和移植器官失功能的发生,这对患者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手颤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移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依从性不佳、停药或经常漏服免疫抑制剂,是长期存活受者发生排斥反应的常见原因[3],研究显示,约25%的肾移植受者在经历移植失败后2年内死亡,对免疫抑制疗法无依从性的受者的总体预期寿命将缩短4年[4].药物不依从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5].因此,了解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依从性状况、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为对器官移植受者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预后及长期存活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