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视野中的14世纪到20世纪欧洲建筑社会学形态构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宁[1] 

机构地区:[1]云南艺术学院

出  处:《中国美术》2020年第2期108-117,共10页Art in China

基  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9J0836。

摘  要:14世纪到20世纪欧洲的时代精神主线,可以概括为人文主义、君主专制和工业革命三种类别。表面上看,这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但在这表面之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人性的启蒙。建筑样式交织于其中,以一种感性的形态,折射了欧洲社会结构的变迁。在此框架之下,此文的研究目的并非单一寻找建筑风格与社会形态的结合点,而是从图像学的角度,在人性认知的基础上,既解读隐藏在建筑中的社会学形态构架,也从社会形态出发,探索特定建筑样式形成及发展的根源,所以此文的开端设置于欧洲人性觉醒之初。

关 键 词:修道院 凡尔赛宫 罗马教廷 杜伊勒里宫 美第奇家族 世俗生活 礼拜堂 圣彼得广场 社会形态 几何形体 建筑样式 图像学 建筑社会学 

分 类 号:TU-091[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