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致瘀理论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世文[1] 张士伟 张淑侠[3] 徐启春 

机构地区:[1]吉林省通榆县中医院内科,吉林通榆137200 [2]吉林省德惠市中医院内科,吉林德惠130300 [3]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医院心内科,吉林通榆1372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3期180-180,共1页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胸痹发生与肝之(体)阴(用)阳的动态失衡,导致气血的病变。无论其病在气分或血分,在脏腑或经络,均能阻碍人体经络的血液畅流,导致肝郁血瘀。所以我们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注重疏肝养肝是活血化瘀治法的基础。"气滞则血滞",肝郁气滞日久,血滞成瘀。故化瘀必先行气,"气行则血行"。欲行气者,务以疏肝为要。若气滞血凝,通其气而散其瘀则愈。所以临证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需在辨证有肝郁血瘀的前提下,确立疏肝理气为主,进而和血活血,切勿单纯补益气血,特别是滋阴养血。当在辨证有(肝肾)气、血虚损、不足的前提下,因虚致郁而瘀,治当先确立补养气血为主,进而用行气化瘀之法,切勿孤立地行气、破气或活血、破血等气分、血分药同类相加或堆砌。

关 键 词:肝郁致瘀 临床运用 胸痹 

分 类 号:R256.4[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