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争与夏人东迁对淮河流域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金荣权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6期154-154,共1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从夏人的祖先鲧开始,夏人与东方各部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说时代,鲧曾为治水的英雄,后来因为治水失败而东迁到东夷居住区,这是夏人的势力最早东进的一支。在夏代初年“后弈代夏”的夷夏之争过程中,夏人或为避难或为联合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又一次向东转移。夏王朝早期的活动中心主要在今郑州至洛阳一带,禹、启和太康之都城都在这一地区。后弈入居斟寻之后,夏王朝方逐渐走向繁荣与强大。少康中兴之后,夏人的势力开始向四周扩张,并开始由淮河上游、中游的主要支流向淮河两岸推进。从考古材料来看,淮河上游的二里头文化是沿着豫东地区南下而传播的,是聚居于开封老丘周边的夏人南下的结果。夏文化向淮河下游的传播可能走的两条路线:一是沿淮河中游东进;二是从鲁北经鲁中南推进。夏人势力的东扩、南侵及其与东夷和淮河流域土著的斗争,不仅使夏王朝历史的走向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为夷夏融合提供了契机。

关 键 词:二里头文化 东夷 夏王朝 夏人 淮河下游 考古材料 鲁中南 两条路线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