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大先 Liu Daxian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文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6期58-69,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制度研究”(批准号:18ZDA271)成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一个从政治一体化到文化多样性、从文艺的"二为"方针到审美自足论、从集体共识到个人化叙事、从开放的多元到单向度的多元的发展趋势。其主体想象经历了从"人民"到"族众"的转型,显示了全球化时代"后民族结构"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各类"后学"、个人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话语逐渐取代革命、解放和崇高话语,并日益与消费主义结合。这造成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中符号化、审美化和自我封闭化占据了主流。但历史不会终结,"民族"与"文化"总是在实践中前行,在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的成绩与不足时,需要重申"我者"与"他者"的共在、共同理想与共同利益,在不同民族的书写中建构一种重叠、通约的价值观,以辩证的历史观、清醒的现实感与理想主义的蓝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