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变迁与认同建构  被引量:13

The Subject Transformation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大先 Liu Daxian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文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6期58-69,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制度研究”(批准号:18ZDA271)成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一个从政治一体化到文化多样性、从文艺的"二为"方针到审美自足论、从集体共识到个人化叙事、从开放的多元到单向度的多元的发展趋势。其主体想象经历了从"人民"到"族众"的转型,显示了全球化时代"后民族结构"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各类"后学"、个人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话语逐渐取代革命、解放和崇高话语,并日益与消费主义结合。这造成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中符号化、审美化和自我封闭化占据了主流。但历史不会终结,"民族"与"文化"总是在实践中前行,在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的成绩与不足时,需要重申"我者"与"他者"的共在、共同理想与共同利益,在不同民族的书写中建构一种重叠、通约的价值观,以辩证的历史观、清醒的现实感与理想主义的蓝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文学 个人化叙事 文学书写 多元文化主义 政治一体化 认同建构 文化多样性 自我封闭 

分 类 号:I207.9[文学—中国文学] 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