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硕 徐东强 于成勇 周麟玲 贾荣娟 

机构地区:[1]威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省264400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年第4期245-24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基  金:山东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2018GGX109002)。

摘  要: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早期实验室检查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4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成康复组102例和死亡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入院后首次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细胞因子、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康复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0,χ^2=0.341,均P>0.05)。死亡组的病毒载量[(5.21±0.92)lg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L]高于康复组[(3.00±0.47)lg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3,P<0.01);死亡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6、-5.458、-6.815、-7.454、-6.357、-15.123、-24.776、-22.132、-21.701、-4.106、-15.311,均P<0.01);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IL-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2、0.134、-1.746、-1.970、-1.158、-1.488、0.98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病毒载量是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 ratio,OR)=5.36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4.949,P=0.00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早期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高者预后不良,高病毒载量者发生死亡的风�

关 键 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实验室指标 康复 预后不良 死亡 

分 类 号:R512.99[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