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技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中期疗效对比  

Comparison of mid-term outcomes of different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repair techniqu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颖[1] 孟维静 刘长城[1] 宋伟[1] 韦华[1] 吴震[1] 顾承雄[1] Fang Ying;Meng Weijing;Liu Changcheng;Song Wei;Wei Hua;Wu Zhen;Gu Chengxiong(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Epidemiology&Health Statistics,Academy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 261053,China)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1 [2]潍坊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61053

出  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第5期304-30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436,81872719)。

摘  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8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成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成形技术,将患者分成体外循环下室壁瘤补片成形组(Dor法组)和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线性折叠组(折叠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因素后,36对患者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Dor法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折叠组(47.22%对22.22%,P=0.03;33.33%对11.11%,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折叠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显著低于Dor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or法组和折叠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循环下室壁瘤线性折叠术的早-中期临床预后不亚于Dor法成形术。对于高危患者来说,技术简化且心肌损伤小的室壁瘤线性折叠术或许是一种更优的方法。

关 键 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室壁瘤 非体外循环 混杂因素 机械通气时间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高危患者 折叠术 

分 类 号:R65[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