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万有军 刘登河 徐元平 韦伟[1] 

机构地区:[1]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安徽宣城242000

出  处:《河北医学》2020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Hebei Medicine

基  金:安徽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编号:2017FJ6218)。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实验,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通气,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比(PEF%)并观察外周动脉血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的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1d、7d的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1d、7d的PaO 2、PaCO 2、SaO 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d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d、7d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1d、7d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无创通气,有创通气能够更加迅速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BNP水平,缓解心肺血流动力学异常,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 键 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肺通气功能 脑钠肽 通气模式 

分 类 号:R563.9[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563.8[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