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敏[1]
机构地区:[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艺所,四川成都610071
出 处:《蒲松龄研究》2020年第2期46-60,共15页Study on Pu Songling
摘 要:《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都通过离魂情节来表现主人公在追求恋爱自由时的抗争精神,体现了至情的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离魂情节继承与发展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对传统离魂情节的发展之处在于,离魂主体形象更加细腻以及离魂主体的性别出现转变。本文首先通过对《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分别在表现不同离魂主体时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来说明明传奇与文言短篇小说在表现不同离魂主体时各自艺术形式的恰当性;接着从作家的自恋人格、双重性别的创作心理和社会现实背景来分析离魂主体出现转变的原因,以此来重新审视《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深刻的文化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