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敬文东[1] Jing Wendong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2期153-166,共14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摘 要:从《秋夜》和《秋夜独语》说起在古典汉语诗歌中,悲秋意识既源远流长,又根深蒂固,其间的原因何在,至今众说纷纭。《礼记》只知其然地说:"秋之为言愁也。"这部伟大的汉语经典究竟是不知其所以然呢,还是不愿意道出其所以然?作为一个外族人,松浦友久反倒提供了一个素朴并且看似得体的解释:较之于"安定""固定"又漫长难耐的酷夏与严冬,春秋两季显得极易"变化""推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