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乔纳森·沃尔夫 李旸(译)[2] 马宁(译) Jonathan Wolff
机构地区:[1]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 [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国外理论动态》2020年第3期96-105,共10页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17ZDA022);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4ZXC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社会平等理论在与分配平等理论的区分中确立自身的观点,它认为不平等的关键不在于分配模式,而在于人们相互对待的方式,但社会平等理论的支持者很难确切地描述这一理论所倡导的社会平等的积极模型。阿马蒂亚·森提出,政治哲学家的任务并不在于建构正义的理想模型,而在于辨认出那些明显的不正义并提出矫正不正义的方案。若将这一观点运用于平等问题,那么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就比建构社会平等模型具有优先性。一个实现社会平等的社会是一个消除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社会。社会平等理论应当确认那些明显的社会不平等和严重的不利处境,并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