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晓蕾[1] 李延伟[1] Qin Xiaolei;Li Yanwei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治理研究》2020年第4期67-76,共10页Governanc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编号:15BZZ072)。
摘 要: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往往是地方政府针对回应公众意愿、解决公共事务发现的新需求新问题,通过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而进行创新性改革。成功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只有进行制度化以后才能更好地提升地方治理效能,发挥制度优势实现治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系统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学者们认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制度化不仅提升了结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是一套认知模式和角色关系逻辑形成并稳定的过程。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公民参与治理创新的制度化之路进行实证研究,创新性地从结构制度化和角色关系制度化两个层面,以南京市机关作风群众评议18年发展历程为例,深入剖析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编织进正式官僚体制的制度化实现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公民参与地方治理创新通过制度结构和角色关系的高度稳定化实现了制度化,不断提升的群众满意度验证了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的结论,同时制度化也成为地方政府治理效能在曲折中不断提升的过程,最后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制度化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进行了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