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超 李丽敏[2] 曹帅[2] 李莉 李家豪 胡青[2] 季申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 [2]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 [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201203
出 处:《中成药》2020年第7期1865-1871,共7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课题(16DZ0500201);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课题(18DZ2292200)。
摘 要:本文详细考证了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研究报道,对牛黄古今种类名称、基原、形成部位及原因、产地等多个方面的源流变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影响牛黄品种变化的因素主要与基原、形成部位、产地相关;古今药用牛黄均以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来源为正品,但由于其数量稀少,也偶用其他品种的牛替代;古代常以牛所吐出的"生黄"为上等,死牛角、心、肝胆中的牛黄为次等,而现代牛黄大多来自于牛的胆囊;我国西边地区的牛黄较受认可,以"西牛黄"之名流传至今。因此,建议对牛黄品种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基原、采集部位、药效成分等,再推广进口天然牛黄及其替代品的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