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注、笺、疏……古籍注释名目这么多,怎么挑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文印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人生与伴侣(国学)》2020年第4期36-36,共1页

摘  要:古籍的注释,是伴随着对古籍的讲授、传播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籍的注释名目繁多,有传、说、解、诂、训、笺、注、释、诠、述、学、音、疏、微、隐、义、疑等。在这众多的名目中,传、注、笺、疏较为常见。例如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传》,伏生的《尚书大传》,有名的《春秋》三传(即《左氏传》《穀梁传》《公羊传》)等,其注释都称作“传”,魏晋以后,才多称作“注”。唐代学者刘知几说:“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惟此二名,其归一揆。”

关 键 词:《尚书大传》 二名 传者 《公羊传》 刘知几 古籍注释 《易传》 《春秋》三传 

分 类 号:G25[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