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凯[1] 王杰 李梦莹 马小静 董馨 孙鑫鹏 赵德明[2] 周向梅[2] 许立华[1]
机构地区:[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海淀100193
出 处:《中国兽医杂志》2020年第2期63-6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基 金:宁夏科技厅育种专项(2013NYYZ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687,31760722)。
摘 要:宿主防御肽又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Boman H G于1980年在天蚕蛹中发现的一类阳离子小肽类物质,因其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便被命名为抗菌肽[1]。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少量微生物体内,是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抗菌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新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和杀灭肿瘤细胞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哺乳动物的AMPs有2个主要类别:防御素家族和Cathelicidin家族。
关 键 词:先天免疫 分泌性蛋白 创伤修复 宿主防御 肽类物质 抗病原微生物 主要类别 抗菌肽
分 类 号:S852.4[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11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