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狂欢性:形象·语言·叙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瑾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出  处:《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17-18,21,共3页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摘  要:狂欢化理论是前苏联著名文论家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作品时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狂欢节、狂欢化和狂欢式。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语言、故事情节和思维模式等都具有鲜明的狂欢化色彩,这一特征也为研究《堂吉诃德》提供了新方向和道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颠覆与反差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比、广场化的语言与杂语体裁、屡次脱冕与加冕的叙事方式,是它狂欢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探讨《堂吉诃德》狂欢化特征的三个着眼点。狂欢化特征的形成因素是来自社会、时代与个人等多方面的,而最终狂欢脱冕的意义,则在于预示西班牙帝国终将走向没落的命运。

关 键 词:狂欢化 巴赫金 加冕 脱冕 

分 类 号:I106.4[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