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视角下中国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Rural Waste Disposal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Govern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建彪[1] DING Jianbiao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行政论坛》2020年第4期123-130,共8页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  金:教育部一般项目“我国垃圾围城的政策困境及治理结构研究”(17YJC810003)。

摘  要:为有效应对农村垃圾治理失效的局面,中国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和县处理”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投入成本低、运转效率高等优势,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村、镇和县等三级主体有着明确的角色和职责划分,严重限制了三者开展实质性合作的空间。合作的缺失导致处理压力转移至县级层面,而县级主体只能依靠相关企业建设规模大和处理能力强的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并通过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实施各种利益捆绑来鼓励企业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能力,这又使得前端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失去了实施的空间和机会,陷入了“政府投入资金越多,产出量越大”的“怪圈”。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引入合作治理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农村社区与村民等不同主体间的协同与合作,以“零废弃”理念为指引、以制度结构为核心、以技术集成为支撑、以集体行动为保障,构建起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切实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效能。

关 键 词:合作治理 农村 垃圾处理模式 治理效能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X799.3[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