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亚秋 Liu Yaqi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732
出 处:《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13-118,共6页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卓越研究计划”基金的大力支持。
摘 要:口述史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在实践层面也备受关注。"口述"意味着鲜活的生命形态,但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因此它经常遭受质疑。尤其在司法层面,当口述作为证词出现时,"一个人的证词"常令人陷入绝望的境地。在学术上,口述史也经常遭受所谓历史真相的审查。那么,口述史尤其是一个人的口述是否就不可信?如果它真的不可信,那么口述史的价值又何在呢?本文从中国社会学的口述实践入手,就口述史和社会记忆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讨论口述史的独特价值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