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付向阳[1]
机构地区:[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 处:《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年第4期17-18,共2页Studies of Trace Elements and Health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56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抽取56例经体检显示正常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D-D水平,并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后4 h、6 h、24 h、48 h时均测量D-D水平,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分为KillipⅠ组、KillipⅡ~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D水平。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溶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时D-D水平(9.87±2.7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时(0.164±0.04)mg/L(P<0.05);溶栓治疗后,观察组D-D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且溶栓治疗后的48 h,D-D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不同时间点,KillipⅠ组的D-D水平均显著低于KillipⅡ~Ⅳ组(P<0.05);溶栓治疗后24 h,患者血管再通率为58.9%,显著低于溶栓治疗48 h的血管再通率76.8%(P<0.05),且患者的疗效与D-D水平成负相关(r=0.578,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有效地改善AMI患者血管梗塞情况,D-D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对于病情严重者,其D-D水平变化幅度大,临床可通过观察D-D水平判断病情变化。
分 类 号:R54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