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瑛雪[1] 崔红[1] DING Ying-xue;CUI Hong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10005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第7期894-895,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至明清时期,捏脊疗法已成为应用于小儿的主要按摩方法之一[1]。捏脊手法经历代推拿医家的发扬完善,融合了八种推拿操作手法,分别为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种,作用于人体脊背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捏脊法的操作捏脊自骶尾部开始,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一直到颈部为止。患者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目的是背部平坦皮肤松驰。施术者在患者脊背的正中线。
关 键 词:捏脊疗法 肘后备急方 正中线 施术者 推拿 捏脊法 骶尾部 俯卧位
分 类 号:R244.1[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