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国明[1] 李香茶[1] 王利峰 胡日红[1] 郭晶[1] 陈洪宇[1]
机构地区:[1]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浙江省肾脏疾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7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年第6期531-53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 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No.2016ZB082)。
摘 要: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生命线和生活质量保障,管腔狭窄是导致动静脉内瘘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尽管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能安全有效的处理狭窄病变[2,3],但由于新生内膜等原因,PTA后再狭窄不仅增加了后续治疗的技术难度,降低了通路长期通畅率,同时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给患者造成很大负担[1,4]。通过改良球囊或置入支架等方法对于再狭窄的短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扩张术,但远期效果和成本-获益问题仍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5~14]。全身给药已被证明不能改善再狭窄[15~17],基于再狭窄机制的局部抗炎抗增殖疗法或许是研究的方向[18]。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索局部使用三黄软膏外敷对PTA后再狭窄的干预效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