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00 [2]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杭州31000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年第6期553-55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摘 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代谢异常引发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约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DN[1],甚至在欧美国家,DN已经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要病因[2],而在我国DN也逐渐替代原发性肾病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处于逐年升高趋势中,在此基础上,DN的发病率也会不断增加。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最主要的表现,并且它也被作为早期诊断DN的重要依据而广泛应用。然而有部分研究发现[3,4],存在部分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会自行缓解消失的现象,部分无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可以出现晚期肾脏病理改变,甚至部分肾脏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时并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提示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不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标志物,其敏感性、特异性仍有待考量,因此,寻找新的更具有诊断价值的尿液标志物显得尤为迫切。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了不少的新型尿液标志物,Matheson等[5]根据其来源和肾脏损害的病理过程把尿液标志物分成以下几类:肾脏损伤的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以及炎症标志物。本文将通过对相关医学文献的整理和回顾,参考Matheson等的分类对DN尿液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