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会[1]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204-211,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权改革与社会转型研究”(19BSH143);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分化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地权问题与集体经济性质高度相关,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分配方式及发展方向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地权意识的发展,农民不断强化的地权意识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治理的推进。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方向,珠三角模式中“共有—大私”的属性凸显,苏南则一贯保持了“公有—大公”的内在属性。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共有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片面强调了集体的私的属性,从而塑造了私有意义上的农民地权意识,不利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应当重塑集体经济的公有属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农民的地权意识,以充分释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