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睿[1] 蒋会勇 吴卫东[3] 刘国忠[4] 蔡小燕[5] 崔夕军 孟相真[7] 刘剑文 王涛 司先科
机构地区:[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上海200120 [2]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普通外二科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与疝外科 [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外科 [6]威海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 [8]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外科 [9]临淄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1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微创外科
出 处:《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年第7期484-486,共3页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基 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特色专病学科建设基金(PWZzb2017-10)。
摘 要:1背景腹壁疝的有效修补层次包括Onlay、Sublay与腹腔内[1]。从力学角度,将补片放置在缺损后、腹腔外的Sublay层面最为可靠。但Sublay需对腹壁进行广泛分离,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创伤,通过开放途径更是增加了创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993年LeBlanc等描述了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将防粘连补片放置于腹腔内腹膜面进行修补,即腹腔镜腹腔内网片修补术(laparoscopic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Lap-IPOM)修补[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