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梦麒[1] 陈静毅 Cai Mengqi;Chen Jingyi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2]湖南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出 处:《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6-15,共10页Linguist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刊谬补缺切韵》校释及唐五代韵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AYY014)的资助。
摘 要:"异音音注"是语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种呈现形式,指以《广韵》为参照,文献中的直音或反切注音材料,其被注字与注音字不同音,它的语音事实、性质是音韵研究中的一个关注重点。而"异音音注"中被注字与注音字读音不同,其语音事实实际上存在三种可能:被注字读作注音字,即"A→B,从而A=B";注音字读作被注字,即"A←B,从而A=B";被注字和注音字同时读作另外一个读音,即"A→C,B→C,从而A=B"。三种可能反映的三种认知模式揭示出,"异音音注"的语音事实不能从注音本身看出,而要综合语音演变的规律通盘考虑。采用正确的认知模式去分析"异音音注",有利于准确分析其语音事实及性质,有利于准确判断部分古代异读的性质与来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