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构词音变的前音节长化补偿机制  被引量:2

The Compensatory Mechanism of Pre-syllable Lengthening in Chinese Word Form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尹凯[1] Yin Kai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出  处:《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49-57,共9页Linguistic Research

基  金:201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汉语音节脱落的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J2019085)的资助。

摘  要:文章通过比较河北无极话形容词重叠式的三种模式,分析了由音节脱落导致的前音节长化现象,并结合其他方言语料,提出汉语音节脱落的补偿机制:在汉语的构词音变中,当音节发生脱落时,有时会通过前音节的长化进行补偿,以使词或短语保持之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文章还以无极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A:A"式为例,用实验语音的方法分析了前音节长化的表现,进一步探讨了这种补偿形式的制约条件,并以此理论解释了汉语方言中长音型Z变韵和D变韵、北京话的儿变词、天津话的吞音、东北话的音节脱落、陕北晋语比拟助词、达斡尔语的音节脱落等语言现象。

关 键 词:音节脱落 音节长化补偿机制 无极话形容词重叠式 长音型Z变韵和D变韵 儿变词 吞音 

分 类 号:H146.2[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