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云 陈众 刘丹丹[1] 崔昌胜 王岱君[1] DONG Yun;CHEN Zhong;LIU Dan-Dan
机构地区:[1]潍坊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53 [2]解放军第960医院全军腔内介入诊疗中心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15期3228-323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ZR2010HL047);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7WS412)。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腔内球囊缺血后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单侧肢体单处腘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其中A组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用球囊持续阻断血流1 min恢复血流5 min,重复操作3次作为球囊缺血后处理;B组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不做缺血后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 h在内踝上方5 cm处测量小腿周径,并于术前及术后2、4、6 h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两组术前小腿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腿周径A组比B组明显减小(P<0.05);同组小腿周径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2、4、6 h)血清乳酸脱氢酶及丙二醛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同时间点血清乳酸脱氢酶及丙二醛均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结论经皮腔内球囊缺血后处理能够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组织水肿程度及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