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云婷[1]
出 处:《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年第49期124-124,131,共2页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摘 要:目的探讨调整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位置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且使用留置针的600例患儿,根据其静脉留置针穿刺位置分为常规组和调整组,各300例。常规组常规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调整组则改为四肢浅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留置针使用时间、封管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调整组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6.01±1.15 d)显著多于常规组(3.33±0.75 d),而每日封管次数(2.13±0.43次)显著少于常规组(3.58±0.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调整组并发症率(3.00%)显著低于常规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26±7.02)分,对照组为(79.03±6.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留置针穿刺位置从头皮调整至四肢浅静脉后,显著减少留置针封管次数,明显提高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并降低了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