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玉丽[1,2] Zhao Yuli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理论月刊》2020年第5期37-47,共11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省市县交界‘小区域’警务合作实施机制研究”(16YJCZH158);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SJD630036);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基金支持。
摘 要:自黎安友(Andrew J.Nathan)提出中国的国家治理"韧性"概念之后,围绕着中国国家治理"韧性"产生的"原因"形成了四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它们分别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公共政策体制、官员管理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些研究揭示出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策实验、选贤任能的官员管理制度和权威协商式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我国的国家治理"韧性"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我国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推向到一个更具体和更系统的高度,展示出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相对于西方治理体系的内在活力。从国家治理"韧性"理论的内在逻辑出发,我们还需要从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消除国家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如何结合历史传统进行制度创新等角度进一步展开后续的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8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