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包涵[1] BAO Han
出 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87-100,共14页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2017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戒毒制度的法治化改造与社会化运行”(项目编号:17SFB2017);2018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毒情监测评估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JKF5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社区戒毒制度建构于我国社会转型之际,其立法意旨在于以越轨行为的非罪化为契机,祛除监禁化处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立法者意图在顺应行政处理轻缓化与社会化的理念基础上,将吸毒者置于机构化处遇之外,并通过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吸毒者的矫正与教育。社区戒毒制度的设立,对我国戒毒理念与制度的革新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然而,社区戒毒制度规范与具体措施,却呈现出由"内在强制"转向"外在强制"和"公权垄断"的显著特征,在执行上也渐次沦为机构化处分的前置或替代手段。厘清社区戒毒的制度内涵与法律地位,对于明确其制度设计的定位、考察具体措施的成效乃至展望未来的改善路径,皆有重要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