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乐勤 曾令湖 杨祝良[1] 孙甜甜 徐文文[1] 罗鑫莲 邓继贤[2] 肖聪 王娟 杨秀荣[1] ZOU Leqin;ZENG Linghu;YANG Zhuliang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2]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
出 处:《中国家禽》2020年第7期102-104,共3页China Poultry
基 金: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桂科AA17204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31660635);贵港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贵科攻1829010);广西畜牧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桂牧研科2018-02);广西畜牧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桂牧研自选2017-05)。
摘 要:为了探讨蛋壳颜色形成的分子基础,从分子水平提高南丹瑶鸡的选种选育,以整个产蛋周期(24~60周龄)256只南丹瑶鸡蛋壳颜色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PCR测序的方法检测蛋壳颜色相关基因,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得到的SNP与蛋壳颜色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92个位点中,与32周龄、40周龄、48周龄、56周龄蛋壳颜色显著相关的位点各1个(P<0.05),与36周龄、52周龄蛋壳颜色显著相关的位点各4个(P<0.05),与44周龄蛋壳颜色显著相关的位点2个(P<0.05),与60周龄蛋壳颜色显著相关的位点7个(P<0.05);其中Chr416561950、Chr185290873两个SNP位点可作为蛋壳颜色性状选育位点。研究结果为南丹瑶鸡蛋壳颜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高其蛋壳颜色的均匀度提供了分子标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