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国光[1] 顾文霞[1] DU Guo-Guang;GU Wen-Xia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年第7期849-849,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摘 要:《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原常务副主编姚仁杰教授不幸于2020年7月4日病故,享年89岁。姚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生物化学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作者与姚教授在筹创学报时相识,共事多年,十分敬重他的才能、勤奋和为人。姚教授生前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曾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北京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在学报筹创之初,受学报创建人及主编张昌颖教授的全权委托,他全力参与筹创事宜,先后努力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生物化学会等机构多方协调,获取办刊批文,随即组成由全国生物化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第一届编委会,筹划组织编辑部,负责参与初期出版编辑等种种事项,在整个过程中姚教授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使学报得以如期顺利诞生,于1985年出版发行。当时主编张昌颖教授赞誉姚仁杰为学报“第一功臣”,真是实至名归。在学术领域中,姚仁杰坚持科学真理和学术民主。1995年,我国曾有学者发表了“从恐龙蛋化石提取恐龙基因”的论著,受到全社会关注。姚仁杰教授等学者对此持有疑议,力主展开学术讨论、寻求真相。受时任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理事长委托,在北大校长的支持下,由姚仁杰教授主持召开了专门的学术会议,邀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遗传所、植物所以及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学术讨论,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从一个破损的恐龙蛋化石内腔的残留物中提取恐龙基因片段”不能成为科学结论,体现了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姚仁杰曾被错划右派。平反后,他毫无怨言地把对祖国和科学的热爱,投入到北京大学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中国生化学会和学报的建设中。兢兢业业,勤恳耕耘于我国生化学术界。姚仁杰教授对学报的贡献将载入学报的史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