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海燕 沈震[2] 范恒[1] 邵志林[2] 徐丽萍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黄石市中医院(市传染病院),湖北黄石435002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0年第4期907-909,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鄂卫办通[2012]182号)。
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不同分期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组65例与常规治疗组62例,并根据肝衰竭分期分为早、中期和晚期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0.9%氯化钠100ml+乳果糖5ml灌肠,中药灌肠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中药保留灌肠。观察治疗2组肝功能生化、细胞因子及内毒素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早、中期及晚期组TBIL、AST、ALT、CHE、P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早、中期组TBIL、AST、ALT、CHE水平更低、PTA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TBIL、AST、ALT、CHE、P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早、中期及晚期组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早、中期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TNFα、IL-6、IFNγ及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灌肠组早、中期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能够显著提高早、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76.19%vs91.83%),可能与能够降低患者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有关。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