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缪听雨 张红阳 MIAO Tingyu;ZHANG Hongyang
机构地区:[1]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2]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台州318000
出 处:《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45-49,共5页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再集体化研究”(课题编号:18NDJC119YB);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中治理低效生成的实践逻辑”(课题编号:20NDJC361YBM);台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再集体化:台州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路径的逻辑演化”(项目编号:19YZ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农村集体化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设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实现了从集体化到个体化的转向,这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了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存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象。村集体经济与家庭收入是农村两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需要“再集体化”,它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真正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复归,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农村相结合的具体探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