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书明 王玥 Wang Shuming;Wang Yue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73-78,共6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and Qingdao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5BSH039);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SHJ06);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BXSXJ25)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气候变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许多认知分歧。正是针对不同认知分歧的争论过程中催生了不同社会理论,推进了我们对气候变化社会本质与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关于“人类活动是否可豁免”的分歧催生了气候变化的社会学研究;关于“气候科学是否权威”的分歧催生了实在论与建构论之辩;关于“当下社会制度是否会导致气候和社会灾难”的分歧催生了不同的文化论观点。这些争论促进了世界气候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的气候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