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处理分析——以小米公司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大翔 闫佳琪 李金茹[1] 

机构地区:[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出  处:《商业会计》2020年第15期49-52,共4页Commercial Accounting

基  金: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可转化可赎回优先股筹资方式分析——以小米集团为例”(项目编号:201910057054)。

摘  要: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其属性和会计处理在学术界引起较大争议。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 9对原来的IAS 39做出了修改,解决了原IAS 39准则下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净利润异常变动。文章首先明确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界定,提出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确认原则,然后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分析其具体条款和会计处理对公司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美国会计准则、非公认会计原则业绩指标等探究更好的会计处理方式,对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先股制度提供发展思路。

关 键 词: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国际会计准则 财务报告 

分 类 号:F23[经济管理—会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