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100142
出 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年第8期737-73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摘 要: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放疗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放射肿瘤学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腹盆腔的放射治疗在控制原发肿瘤的同时,放疗相关并发症、特别是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率也呈现增多趋势。根据放射线治疗累及的消化道部位不同,放射性肠损伤可分为小肠损伤、结肠损伤和直肠损伤。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通常,非手术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是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对高剂量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损伤合并肠梗阻、出血(消化道或腹腔)、肠漏(或肠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采用外科手术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的开展与推广,腹腔镜手术在放射性肠损伤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结合放射性肠损伤原发疾病自身的复杂性、放射治疗引起肠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特点、以及外科手术处理策略,笔者认为,开腹手术是放射性肠损伤外科治疗的首选策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