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慧 何丽[1] 龚建化[1] 陈利娜[2] 周茂林[3] 谢凡[1] 赵秀香[1] 马经平[1]
机构地区:[1]荆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荆州434020 [2]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434020 [3]荆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荆州434020
出 处:《临床肺科杂志》2020年第9期1452-1456,共5页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摘 要:声门下气道狭窄是气道固有层等深层结构受外界刺激损伤后所触发的一种异常活化成纤维细胞增生性修复反应[1]。按病因分为先天性,多见于儿童;获得性,包括创伤性如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感染性如结核、炎症性、胃食管反流、良性肿瘤及特发性等。特发性声门下狭窄(Idiopathic subglottic stenosis,ISS)罕见,病因不明,多发于女性[2-4],可能与雌孕激素有关[5]。目前关于女性在气管狭窄的案例中占主导地位的机制还不清楚。特发性声门下狭窄疤痕形成与黏膜损伤有关,无软骨破坏;而插管、创伤引起的狭窄,疤痕牢固伴软骨损害[6]。ISS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哮喘,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但并无统一的标准。现报道1例ISS,并复习相关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