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羽鑫 郑宏刚 吴碧兰[1,3] 曾维军 Guo Yuxin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3]云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16期291-297,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编号:41961040)。
摘 要:耕地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洱海流域上游耕地总氮(TN)、总磷(TP)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可以为洱海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源强估算法,对研究区耕地总氮(TN)、总磷(TP)排放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N排放强度表现为邓川镇>茈碧湖镇>牛街乡>右所镇>凤羽镇>三营镇;TP排放强度表现为邓川镇>牛街乡>凤羽镇>茈碧湖镇>右所镇>三营镇。研究得出,从粮食作物上看,水稻的TN排放总量最大,豆类的TP排放总量最大;从经济作物上看,蔬菜的TN、TP排放量最多。右所镇、三营镇、茈碧湖镇等3个乡(镇)的TN、TP排放强度高于其他3个乡(镇);TN、TP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高而中间低的趋势。邓川镇成为TN、TP污染最重区域,三营镇为污染最轻区域。
关 键 词:洱海流域上游 耕地 氮磷排放 分布规律 源强估算法
分 类 号:X524[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