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剧梆子腔的腔式衍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孔庆夫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戏曲艺术》2020年第3期113-120,共8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17ZDA1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17JJD850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粤剧梆子腔源自以秦腔、豫剧为代表的北线梆子腔和南线梆子腔,其对南北线梆子腔的腔式形态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并衍生出了独具“粤性化”的腔式特点。从词格上看,粤剧梆子腔较为灵活,五字,六字、七字、十字和长短句词格均可使用;从尾逗唱词上看,粤剧梆子腔常用“不开尾”结构,但在字数上则不限于“四字”,二字至六字及多字均有使用;从起板开腔上看,粤剧梆子腔多从“枵眼”起板开腔;从用腔结构上看,粤剧梆子腔多用单腔式和两腔式,较少使用三腔式,且少插句、少衬词句,也较少换板。

关 键 词:北线梆子腔 南线梆子腔 粤剧梆子腔 腔式结构 腔式衍生 

分 类 号:J617.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