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不居与确定性追求:关于国家“形”与“像”的再讨论(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毓强[1,2] 葛岩 韦路 张明[5] 龙小农 相德宝[6]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 [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4]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5]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6]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对外传播》2020年第8期58-61,共4页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AXW005。

摘  要:近代以来,在“天朝上邦的想象”破碎之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经验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构成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总体意向,并影响着国家和民族主体与他者的交往、交流与认知实践。在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后,国内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世界交往的增加,使信息快速流动,迅速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国与西方的彼此认知。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世界的不断交流与碰撞造就了一个使得中国社会讨论了近30年的话题——国家形象。

关 键 词:世界交往 中国与世界 救亡图存 交流与认知 交流与碰撞 中国与西方 振兴中华 民族复兴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D03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