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戎[1] 祝东力[2] 陈明 黄朴民[4] 倪培民 彭小瑜[6] 张祥龙[7] Rong MA;Dongli ZHU;Ming CHEN;Pumin HUANG;Peimin NI;Xiaoyu PENG;Xianglong ZHA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2]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3]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湖南湘潭411105 [4]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5]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美国 [6]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7]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23-38,共16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摘 要:在当前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调整观念、凝聚共识,重新审视“中国精神”问题。写入经典的“理念”虽然较明确,却未必完全成为现实、主导现实,然则真正活在中国人身上和心中、影响其思维和言行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建构?这里既有对传统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沉淀,也有现代化全球化等背景下的重新生长,以及对某些不足之处的反思与改进。本专题邀请七位名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此进行探索和阐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