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历史客观性辨析  被引量:2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Objectivity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况成泉[1] Kuang Chengquan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0030

出  处:《黑河学刊》2020年第5期39-41,共3页Heihe Journal

基  金:2018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异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PY8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产业开发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地打造成赚钱工具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样再现的文化形态很难认可是一种我们所期望的保护形态。如果我们可以对保留下来的非遗的文化性征、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做出正确的历史解读,遵循非遗自身发展的历史客观性及其固有规律,正确认识文化交融对于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为其找到立足点和切入点,是把握好、保护好其基本价值体系不被损害和扭曲的重要前提。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确解读 历史客观性 文化交融 

分 类 号:G1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