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段江丽[1] 孟庆跃 Duan Jiangli;Meng Qingyue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
出 处:《曹雪芹研究》2020年第3期99-113,共15页Caoxueqin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学人所撰‘中国文学史’研究(1882—2002)”,项目编号:14AZW0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ZDB086;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海外‘中国文学史’著作研究”,项目编号:15ZDJ03。
摘 要:自日本红学奠基人森槐南在1892年刊发的《红楼梦评论》一文中首次关注《红楼梦》作者问题之后,在明治一大正年间至少有六位学者的八部“中国文学史”类著作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认真的探讨。整体来看,这批学者不断接力,从内证到外证,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辨析,虽然对一些细节问题有时各有坚持,但整体上均认可曹雪芹的著作权;狩野直喜甚至从《红楼梦》文本内证出发,以有力的证据证明了《红楼梦》成书上限为雍正末年这一极其重要的观点。大正末年的宫原民平还及时关注到了中国本土新红学前沿成果,为日本红学研究注入了来自中国本土的新的活力。在《红楼梦》作者考证问题上,早在胡适开创的新红学之前,一批日本学者已着先鞭,这些先行者的贡献是值得铭记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