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行为生成机理、模式构造与风险解析——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尊源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改革与战略》2020年第9期47-56,共10页Reformation & Strategy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协同治理中心横向课题“保健食品与直销行业治理研究”(2019K20505)子课题“社交电商行为监管模式研究”。

摘  要:社交电商行为是基于传统电商行为而产生的。传统电商行为的主体性困境促使社交电商行为向主体间性方向发展,并使其具有主体间性特征,包括客体有用性向主体可信赖性转变、单一主体性向复合主体性转变。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社交电商行为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交往行为,其模式的内部构造包括主观真诚性、客观真实性和规范正确性。此外,社交电商行为还存在反交往理性风险,包括主观真诚性缺失风险、客观真实性缺失风险和规范正确性缺失风险。第一种风险包括经营者欺诈和消费者欺诈,第二种风险包括商品和服务不存在、无法溯源(不符约定)、存在质量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第三种风险包括规范不存在、规范未被遵守、规范适用结果非正义。

关 键 词:社交电商行为 主体间性 主观真诚性 客观真实性 规范正确性 反交往理性 

分 类 号:F724.6[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