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上海交通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
出 处:《江海学刊》2020年第5期188-195,共8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战犯审判文献征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6KZD012)之子课题“战后BC级审判”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便在菲律宾马尼拉城设立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前日本陆军第十四方面军司令长官山下奉文,开创了在国际刑法上追究指挥官责任的司法先例。然而这一审判的结果广受争议。其中“马尼拉大屠杀”是导致山下奉文绞刑判决的重要罪行之一。三年后,东京丸之内法庭起诉前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应对“马尼拉大屠杀”承担指挥官责任。对同一战争罪行,马尼拉法庭和丸之内法庭分别试图归责于日本陆军和海军,凸显了“马尼拉大屠杀”指挥官责任认定的复杂性。比较研究这两个法庭对“马尼拉大屠杀”的审判,可见丸之内法庭否定了马尼拉法庭在指挥官责任认定上的宽泛标准,采取了更符合后世国际法和国际人道法发展趋势的认定标准,最终导致被告丰田副武的无罪判决。可以说,这两个法庭极端的判决结果背后是对于指挥官责任认定的不同标准,而国际关系的变化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更为深层的原因。丸之内法庭的判决集中体现了战后国际司法实践中的美国霸权主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4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