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俊淇 Junqi WA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 处:《佛学研究》2020年第1期32-47,共16页Buddhist Studies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月称《明句论》第一品研究”(19XNB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四句分别,即关于某一议题的四项选择,以及通过或肯定或否定四项选择而构成的一种论法。由于四句分别在形式上违背排中律等基本的逻辑原则,引起现代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先行研究普遍存在着:(一)过分倚重逻辑学的知识与视角,缺少从印度本土的因明学视角的考察;(二)笼统地处理四句分别的用例,缺少对相关文本细节的重视,等诸多问题。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本文以《中论》《明句论》第二十五章中的四句分别为考察对象,得出如下结论:存在着针对四句分别各项的一些固定解释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四句分别用例中;其次,《中论》《明句论》对四句分别的各项给予了多元的词意诠释,这些诠释已经超出了逻辑学的适用范围。因此,并非所有的四句分别都可以被形式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9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