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贵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玲[1] 孙群群 姚志辉[1] 

机构地区:[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出  处:《中国食用菌》2020年第8期250-250,共1页Edible Fungi of China

基  金:2014年贵州省体育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20QN058);2020年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项目(GZLCLH-2020-308)。

摘  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省份,气候怡人,多生态气候,造就了多民族的灿烂文化,不同的民族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成就了如今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多样的民族文化的结晶,但受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珍贵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处于一个濒临灭绝的境地,如何有效的对贵州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后提出科学的、可行的活态传承路径,是当前摆在众多专家学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基于此,由吉首大学体育学教授万义独著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武陵山实践》一书给了笔者较大的逻辑思维空间。

关 键 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首大学 生态气候 濒临灭绝 活态传承 反思与重建 武陵山 逻辑思维 

分 类 号:G812.7[文化科学—体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